職場上,這些話可千萬不能這樣說,別人一聽就知道你還嫩著呢!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在工作中,有些人一開口,就會顯得“很嫩”。倒不是因為奶聲奶氣,而是因為他們在工作中說的很多話完全撐不起臺面。很多時候,我們會因為自己的言語而吃一些暗虧。
不管他實際上多聰明多有能力,一旦這些話講出口,馬上就會改變?nèi)藗儗λ目捶?,并且在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負面印象——這里不是指開玩笑的言論,而是在工作場景中不可避免會遇上的用語。
在這里小編列舉了一些工作上需要避開的“雷區(qū)用語”——它們會讓你聽上去極其不成熟且不靠譜。同時小編還貼心地給出了替代的說法,確保你能給別人留下能干、專業(yè)的印象。
無論職位高低,你肯定有些事兒是得上級來敲定的。就算是CEO,頭上也還有個董事會呢。但這并不意味著每番商討的最后你都得告訴對方你不是那個能做最終決定的人。
換種說法:“這個方案不錯——不過容我再找?guī)讉€部門里的人聽聽他們有什么好建議。”這樣顯得你顧全大局、善于合作,而不是一個沒頭腦沒主見的小跟班。
如果你目前的頭銜并不是很響亮(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這個階段),告訴你個小花招——你不需要像廣播一樣告訴每個人你是什么職位,尤其是在接觸等級比你高的潛在客戶或者合作伙伴的時候。
下次你再給不太熟的人寫尋求合作的郵件(coldemail)時,不再說“我是XX公司的市場助理……”你得這么介紹自己:“我在XX公司負責市場相關事宜,我寫這封郵件來是想……”
你并沒有瞎說,但聽起來老練得多。
職場話術(shù)的“葵花寶典”第一要義就是杜絕任何不必要的副詞。不但是因為我們都喜歡看簡短的郵件,還因為這些額外的詞語給本應該基于事實、直截了當?shù)慕涣鲝娦懈郊恿烁星樯省?/span>
判斷一下哪句話聽上去更像是出自一位沉穩(wěn)、冷峻的“霸道總裁”:
1.“我也超級希望能盡快展開,但我這周真的忙成狗了。我們等下周工作量緩和了再開始好不好?”
2.“我也希望能盡快展開,但這周工作日程已滿。我們下周開始吧?”
“少使用‘我’這個字眼可以讓別人覺得你更有自信和影響力。”
德州大學一位心理學家致力于通過分析人們的語言解讀隱藏的性格,他發(fā)現(xiàn)在對話中更多地使用第一人稱的那一方往往是社會地位相對較低的。
來看看這兩種表述:
1.“如果你下周能跟我見一面,我會非常感激。我對你的工作領域很感興趣,所以我十分期待能與你面對面交流?!?/span>
2.“下個月是否方便見一面?能當面向你討教你的工作經(jīng)驗肯定會非常有意義。”
前面一種聽上去就像是粉絲在和他的偶像對話,后面一種才像是真正在尋求職業(yè)幫助。
在郵件末尾說你很希望能收到對方的回復,就好像你覺得對方非常有可能不搭理你一樣。
你應該表現(xiàn)得非常有信心你們的交流會繼續(xù):“期待咱們的進一步討論?!被蛘撸骸捌诖愕幕貜汀!?/span>
私下里的會面,只介紹自己的名字完全沒問題,而且這樣還更自然更親切。
但是在職場和商務社交場合,這樣顯得你對自己充滿不確定,就好像你不是被正式邀請來的,而是誤打誤撞闖進屋里來的。
你應該報上自己的全名和身份,就像這樣:“我是市場部的小A?!?/span>
人們不喜歡聽“我不會”這種話。
這句話表示你甚至都沒有去嘗試著完成工作。
如果你因為缺乏必要的技能而真的做不到,請?zhí)峁┢渌慕鉀Q方法。你要說你做得到什么,而不是你做不到什么。
打個比方,不要說“我沒法加班到太晚”,你應該說:“明天我來早一點,這樣可以嗎?”
同樣的,不要說“我沒法處理這些數(shù)字”,你應該說:“我目前還不知道該怎么做這種分析。請問有誰能教我下,這樣下次我就能獨立完成了。”
你并沒有瞎說,但聽起來老練得多。
你肯定沒法對所有問題都給出明確的回答。沒人能做到這一點。
但同事提出問題時你回他一句“我不知道”,或者一個茫然的表情,這會讓別人覺得你沒法勝任你的工作。
這里有三個四兩撥千斤的絕招:
提供你已經(jīng)知道的信息:“我暫時只能告訴你,報告是星期五的時候送去印刷廠的?!?/span>
或者這么說:“我也正好在思考這個問題?!?/span>
你還可以想想有沒有人能提供相關信息:“要不咱們?nèi)枂朙u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