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過20多歲這段又窮又迷茫的歲月?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有位讀者在后臺留言:“如何度過20多歲這段又窮又迷茫的歲月?”
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我有幾點思考和有同樣困惑的讀者一起分享。
01 青春狼狽是常態(tài)
剛畢業(yè),從熟悉的校園環(huán)境進入社會系統(tǒng),有諸多的不適應是常態(tài)。
面對獨立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有退縮,有懷疑,有抱怨,喘不過氣也正常。
年輕的時候,我們努力卻找不到方向,懷揣眾多疑問卻找不到可以咨詢的師長,面臨決策不知道如何選擇,拼盡全力也換不來想要的結果……
蒂姆·費里斯在《巨人的方法》一書里問脫口秀明星帕頓·奧斯瓦爾特:“你會給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什么建議?你希望他們忽略什么建議?”
帕頓·奧斯瓦爾特回答說:“暫時接受自己糟糕的處境。你很可能特別不喜歡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你的生活狀況可能也不怎么好。珍惜這幾年亂糟糟的生活吧,因為它會讓你更快地實現(xiàn)自給自足。如果有人告訴你穩(wěn)定比經(jīng)驗更重要,那么你要忽略他的建議?!?/strong>
誰的青春不迷茫呢?20多歲的青春,美麗是常態(tài),慌張也是常態(tài)。
有人幻想一夜暴富從而解決人生的所有問題,這自然也不現(xiàn)實,即使中彩票大獎,很多人也守不住這筆意外之財。
羅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曾經(jīng)有一名年輕的籃球運動員,在24歲的時候,一年就能掙幾百萬美元。但僅僅5年之后,他卻只能在洗車房干報酬最低的活兒。在擦車時,他因為拒絕摘下當年獲得的籃球總冠軍戒指,最終被洗車房解雇。34歲的他一貧如洗,只能露宿橋下。
早一點成功,并不意味著一直的成功。如果自己的修養(yǎng)拿不住財富,也于事無補。
《我把一切告訴你1》這本書里講過這樣一個故事。馬云曾到香港參加一個商務論壇,有位富豪港商告訴馬云:“人生50歲以前掙到的錢不叫錢!”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現(xiàn)在的風光歲月并不代表以后的風光無限。世界上誰敢說自己永遠財務自由?美國《福布斯》富豪榜每過10年,有一大批富豪要么破產(chǎn),要么財務拮據(jù)。沒有永遠風光的企業(yè),也沒有永遠高光的人物。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很多年輕人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也意識到學會生活的重要性。越是變化無常的時候,心一定要靜。
《大學》中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改變現(xiàn)狀的第一步,就是接受現(xiàn)狀。
02 人生際遇靠努力,也靠命運
年輕的時候,我們都不太相信命運,或者說覺得自己能戰(zhàn)勝命運,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自己無能為力。
華杉老師在《華與華正道》這本書里寫道:“無論事業(yè)、婚姻、家庭,還是個人的身體健康,起決定性作用的都是命運和運氣。對世界和社會,我們自己能控制的只是很小一部分,我們?nèi)康呐Γ褪前堰@一小部分做扎實,然后聽從命運的安排。不要有思維的僭越,否則就是一廂情愿;不要有行為的僭越,否則就是揠苗助長。是謂:滴水穿石,勿忘勿助,順應天地,化育萬物?!?/strong>
就像年輕人找工作一樣,剛開始就喜歡“錢多事少離家近”,找到“自己喜歡、擅長又錢多”的工作,但是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只能在一些并不完全理想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有“世界第一CEO”之稱的前通用電氣CEO杰克?韋爾奇在其著作《贏》中談到“你怎樣才能找到合適的工作呢?”
他說:“答案很簡單,首先,就是你要學會忍受,這是一個令人討厭而又浪費時間的過程,有起有伏、反反復復。所有的上班族都有過類似的經(jīng)歷,人們先接受一個工作,看看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哪些方面擅長、哪些方面不擅長。接著,他們在合適的時候變更工作,更接近自己理想的職業(yè)。直到有一天,人們認識到——啊,我已經(jīng)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了,我喜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所得到的平衡是自己心甘情愿的?!?/strong>
理想是一步一步靠近的,就像西天取經(jīng)之路一樣,哪怕方向已經(jīng)確定,這條通往終極目標的路,也得一步步親自走過去。
很多畢業(yè)生覺得自己讀了那么多年書,上了一個好大學,就應該換得理想工作,走上人生巔峰,但這樣的態(tài)度是有問題的。
硅谷投資人、知名作家、騰訊公司前副總裁吳軍老師在《見識》這本書里提到:“寒窗苦讀只是一種讀書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是好的,但是社會競爭是一種非常復雜的長期系統(tǒng)性的競賽,寒窗苦讀是成功的因素之一,和經(jīng)濟條件好、智商高、出身好、長得美一樣,都只是其中的一個變量而已,而命運是多個變量互動的結果。這種因為寒窗苦讀所以全世界都欠你錢的三觀,早一天毀掉比晚一天毀掉好?!?/strong>
吳軍老師還提出了一個金字塔理論,幫助我們理解人生階層的變遷。我們得承認,社會是分層的,每個人的出生決定了自己所處的層級,假設金字塔一共有100層,我們目前處于70層,和69層的人相比,不論是家境、智力,還是顏值、運氣等因素,至少在某些方面是處于劣勢的。
如果我們此時保持和69層一樣的努力程度,我們肯定無法上升到69層,只能確保自己待在70層,甚至是被底下71層的人超越。
為什么說逆襲很難,原因是你在努力,別人也在努力,如果你的努力程度只是平均水平,又怎能期望獲得超常水平的回報呢?
而處于金字塔更高層級的人,本身就擁有更多的資源、信息甚至是更努力,因此逆襲是非常難的事情,逆襲失敗是常態(tài)。
考慮到大多數(shù)人都有松懈甚至放棄的時候,并不會保持持續(xù)努力的狀態(tài),因此就給了一些人機會,能夠不斷向上攀登,超越自己當前的層級。當然,往上前進幾個層級可能并沒有那么難,但是如果希望超越更高的層級,光靠努力就沒有太大的效果了,還得看人生的機遇,或者說命運的安排。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只需要躺平,然后期待命運的垂青。我們能做的就是“盡人事,聽天命”。
從行動上來說,我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拋棄不放棄。
從心態(tài)上來說,只要自己拼盡全力,就沒有遺憾,什么樣的結果都能接受,或者說結果如何并不是我們個人能夠完全掌控的。
大多數(shù)人倒在了“盡人事”上,卻總是責怪命運的不公。
比如說,前兩天我接到一個緊急任務,需要幫助同事在線做一次一個半小時的線上分享,給畢業(yè)生講授簡歷制作和面試技巧的主題,因為原先邀請的講師因故不能授課,時間很緊,距離開講日期只有2天。
第一天我根據(jù)主題和受眾的特點,先準備分享的框架,然后根據(jù)過去的經(jīng)驗和搜尋的資料,制作課件,第二天上午自己先試講一遍,錄音,然后轉換成逐字稿,再修改課件,當天下午正式做線上分享的時候就流暢很多,心中不慌。
至于聽眾給出怎樣的評價,那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事情,保持平常心即可。如果有感謝和肯定,保持謙虛,繼續(xù)努力;如果有批評意見,虛心接受,下次改進。
03 一生只做一件事
當前,不論是20多歲剛進入職場的年輕人,還是30多歲進入中年危機的大叔們,都面臨著巨大的焦慮。
有什么辦法來克服這種人生低潮期嗎?
丹尼爾·平克在《時機管理:完美時機的隱秘模式》一書里給出了一些方法,其中一個方法被他稱之為巴菲特法,也就是優(yōu)先處理最高目標。
據(jù)說,有一次巴菲特的飛行員對生活感到很沮喪,覺得自己沒能做到自己想做的所有事。
巴菲特就給了他一個建議:
首先,拿出一張紙,寫下自己未來生活中最重要的25個目標。
其次,在25個目標中,選出來你認為最重要的5個,這5個就是你的最優(yōu)先級事項。
最后,立即著手計劃如何去實現(xiàn)這5個最高目標。至于其他的20個目標,在你實現(xiàn)5個最高目標之前,看都不要看它們。因為僅僅實現(xiàn)5個目標,就會用去你很多時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將軍趕路,不追小兔,我們要勇敢地放棄非重要目標,才能專心致志于最核心的目標。
更嚴格一點的說法是,一個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很難得了。
很多人總是想要的太多,但我們的能力、時間、資源、運氣都是有限的,很容易貪多而不得。因此,我們需要坐下來,認真盤點自己的人生目標,列出清單并排序,然后告訴自己,我只要完成最重要的那一個,就是勝利。
那我們?nèi)松凶钪匾哪羌戮烤故鞘裁茨兀?/span>
沒有人能夠給你答案,幫你做出決定。我們得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反思,尋找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最想成為怎樣的人。
橋水基金創(chuàng)始人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寫道:“如果你能獨立思考,同時保持開放的頭腦,清醒地尋找并發(fā)現(xiàn)最適合你的事情,如果你能鼓起勇氣這么做,你將會讓自己的生命發(fā)揮最大的價值。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應當思考為什么,因為這很可能是你面臨的實現(xiàn)自己人生愿望的最大障礙。”
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想清楚,只有做起來,目標才會越來越清楚。
在職業(yè)生涯中,我們對工作的選擇往往都是為了實現(xiàn)其他人的理想。我們以為讓父母滿意就是我們的人生使命,卻忘記了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是誰的復制品。
有時候,父母會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或者他們自認為很好的選擇,強行壓在孩子頭上,不按照他們的思路去做就是不孝順。這不是真正的愛。你要多和父母溝通、聊天,讓他們明白你的真實想法。
就像《三傻大鬧寶萊塢》電影里的其中一位主人公一樣,父母逼迫他去做工程師,但是他最熱愛的是攝影。在他畢業(yè)后,父母省吃儉用給他買來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但是他終于鼓起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從而贏得了“頑固的父母”的諒解和支持。
如果現(xiàn)在的你也很焦慮,我們不妨一起嘗試去反思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尋找真正的目標,就像巴菲特給飛行員的建議一樣:
(1)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沒有人打擾,把手機關機或者靜音,至少給自己1個小時的時間。
(2)準備好一支筆,一個本子或者幾張紙,用來做記錄。
(3)在紙上寫下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或者自己最想成為的人。想到什么就寫什么,直到自己實在寫不下去。
(4)如果你想要的東西很多,就強迫自己對它們進行排序,或者刪除那些并不重要的事情。
(5)重新按順序謄寫,得到一張你的人生目標清單。
(6)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第一個目標,直到這個目標被實現(xiàn)。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