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晉級,看的從來不是努力!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阿偉問朋友:“為什么我足夠努力了,卻仍然沒有打動領導?”想單靠努力就打動領導,甚至獲得晉升機會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阿偉與面試時回答:“我不會,但我可以學”的這類人是一種腦回路,本質(zhì)上來說都是認知里只有個人立場,缺乏企業(yè)視角。
事實上,在職場中只能看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打不開格局的人,很難晉級。
所以說,職場就是競技場,不一定像戰(zhàn)場一樣慘烈,但一定不是個可以躺平的地方。既然不能躺平,那么努力就是標配。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僅憑努力想要在職場中晉級,手里的“砝碼”未免過輕,甚至是毫無勝算。
除了努力,晉級還需要學會“加碼”,學會組合晉級要素,只有這樣才能鋪就向上的路。
1
瑪麗·德雷斯勒說:“假如螞蟻真的是一天到晚忙個不停,又怎么還有時間去四處野餐呢?”太過努力會陷入瑣碎,失去成長機會。
職場中,毫不費力是給別人看的,毫不費力后的加倍努力是給自己看的,越往高處,上面的人越是氣定神閑。
房產(chǎn)中介小黃,微信名稱前加A,客戶隨叫隨到,晚上10點還經(jīng)常陪加班后才能看房的客戶選房。然而,在同事眼里,小黃的努力不過是能力不足的垂死掙扎。
小黃付出了太多時間在看房端,對于客戶的需求幾乎是有求必應,付出之多到了店長都不忍心責備的地步。但是從工作效果的角度來說他的努力不過是種蠻力。
如果他能在收集房源信息和采集客戶需求時多花心思,考慮“房人”匹配度,精準介紹,給客戶提供更明確的目標范圍,成交率反而會更高。
努力是“盡力”而為,不是對所有都用盡全力,背后藏著一點“巧勁”,小黃的努力跟銷冠的能力比起來,就是蒸汽火車跟高鐵的區(qū)別??亢臅r間上位,永遠不是最優(yōu)解。
浮于水面得魚蝦,入得深海得蛟龍。職場以努力做底牌,永遠不能逆風翻盤。
2
伏爾泰說:“幻覺是所有樂趣之首”。職場努力要是得不到量化就是幻覺,獲得的是自我感動。
量化努力最直觀的指標是時間,量化努力結果最直接的指標是績效。
雅琳所在的教學部規(guī)模擴大,要在原有架構中增設一個部長職位,部長人員從三個教學組長中產(chǎn)生。
雅琳志在必得。教學方面,全年累計課時最多,救火救場最多,多次帶病出差上課;行政管理方面,下屬教學組,氣氛最好,教師投訴最少。
但是在第一輪公示的時候,任命通知上的那個人并不是自己。她去質(zhì)問領導,領導并沒有否認她的努力,而是講到部長職位的設置還是要為業(yè)績服務。她的教學組學員轉(zhuǎn)化率最低,也就是說業(yè)績表現(xiàn)不好。
職場晉升說到底是“僧多粥少”的事,努力是實現(xiàn)目標的必要不充分條件,領導難以管理努力,但可以管理目標實現(xiàn)。
職場晉升衡量的是綜合能力,若用金字塔做圖示,努力在底部,目標實現(xiàn)在頂部。
用“二八定律”來說,晉升看的是關鍵有效的20%,而不是底部的80%,因為底部的構造大家基本都一樣。
3
1、找好“賽道”再努力,瞄準晉升通道再發(fā)力
《能力陷阱》一書中記錄了一個學生的困擾:我知道我應該騰出時間去思考一些策略方向上的問題,但是所有的同事都在努力工作,所以我不想落后。
不想落后,反而更容易陷入迷茫。解決策略方向上的問題遠要比努力更重要。
卡耐基締造了業(yè)內(nèi)的銷售神話后,阿穆爾公司準備給他晉升。但他卻拒絕了公司好意,拒絕了晉升機會,辭職來到紐約。
他進入美國戲劇藝術學院學習,并在《馬戲之花》電影中出演哈特利博士這一角色。
但他很快意識到自己永遠無法成為布思或是巴里摩爾這樣的影壇傳奇,于是重回銷售崗位,在帕卡德汽車公司賣車。因為對機械一竅不通,也沒有興趣,他很痛苦的在工作。
他努力到?jīng)]有時間學習,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時間,努力逼迫自己完成任務。如此努力也僅僅只是完成任務而已,更不要說實現(xiàn)職場晉升。最終,他遞上了辭呈。
經(jīng)歷了一番他苦思冥想之后,他決意潛心開發(fā)課程,課程項目以針對商務人士的公眾演講為內(nèi)容,從此他的付出都有了回音。
職場晉級要謀定而后動,若是一跳進去就盲目發(fā)力,可能付出越多損失越大!
2、避免掉入“能力”陷阱,穩(wěn)定職場“帶寬”
稻盛和夫在《干法》中講道:“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機理?!奔热慌χ皇菢伺?,那么就用能力來說話。
但是能力既是優(yōu)勢,又是陷阱。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這樣一來只做擅長的事反而會觸發(fā)管窺機制,讓能力結構變得單一。
小婉任職于采購部門,業(yè)績突出,各項指標都很好看,作為部門的儲備干部的她前途按說是坦途。但是發(fā)生了一些事,讓她萌生了放棄儲備機會,辭職的想法。
采購部門要徹底重組的消息,她是全部門最后一個知道的,而此前她沒聽到一點風聲。為了順利晉級,她一心鉆研業(yè)務,絲毫沒有關注高層領導的變動以及同事討論。
她擅長數(shù)據(jù)分析和物品管理,但是卻忽視了人際關系。因為專注于能力使得職場帶寬變得過窄,忽視了公司的其他變化。
“能力最大化”看似是致勝法寶,但一門心思的最大化能力,反而會掉入陷阱,打造出隔絕環(huán)境的“銅墻鐵壁”。職場容易晉級的人,一定是能力在雷達圖上均勻分布的人。
3、找準晉升意向?qū)蛹?,對標層級要求思考做?/span>
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先要學會像他們一樣去思考。職場中每一層級,都有自己該考慮的事情。
“屁股決定思維”,職場中能快速晉級的人從不是埋頭苦干的人,是能干清醒的人。
任正非作為華為的掌舵人,提出了著名的“三砍哲學”,即砍掉高層的手腳、中層的屁股、基層的腦袋。
高層被砍掉“手腳”之后,就會專注地思考戰(zhàn)略,不會扎到事務性工作中;中層被砍掉了“屁股”,就不會整天坐在辦公室里發(fā)號施令,而是會走到一線去看“手腳”的執(zhí)行情況。
最后是基層,被砍掉“腦袋”后,要完成中層交待下來的任務(“腦袋”給出的想法),不能自作主張,隨性發(fā)揮。
如果是處在基層想要躋身中層,就要既能想又能干,不能甩掉事務性的工作,晉升目標還沒到位就表現(xiàn)出越位的姿態(tài)。
總之,要找準位置,培養(yǎng)鷹一樣的眼力,形成對標層級的覺悟,這樣更容易得到想要的位置。
職場中晉升講究的是徐徐圖之,既要有選對方向的穩(wěn)扎穩(wěn)打,又要有能力結構的多元拓展,更要有找準位置的清醒與自持。
聰明的職場人不會將晉升視為玄學,用隨緣掩飾失意;也不會守著苦勞,抱怨無人賞識。他們會開啟歸零心態(tài),用心謀劃,積攢晉升要素,憑綜合實力通關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