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到職場,大學生該如何轉變自我
請用微信掃一掃
分享
從學生到職員,從校園到職場,這是很多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面臨的第一次人生中社會身份上的改變。
初入社會,我們往往會對人生、對未來產生一種深深的迷惘,對人生沒有目標,對職業(yè)沒有規(guī)劃,找不到適合的理想工作,很多人或是胸懷抱負卻自覺無一技之長,又或是躊躇滿志有想法卻缺乏機會,常覺得“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在剛剛畢業(yè)實習的時候,內心對職場生活充滿憧憬,雖然在學校學習成績還算優(yōu)秀,也曾積極參加各種社團組織,擔任學生干部組織過一些或大或小的活動,但真正走上實習崗位的時候,才真正意識到想象和現(xiàn)實之間的落差。
在真正的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或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在學校上學的時候,作為學生遇事總可以向老師同學請教或尋求幫助,但在工作中,公司的同事往往都很忙,別人也并沒有義務總是去幫你,遇事往往也只能靠自己。
辦公室不像校園,總少些歡聲笑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一下班就各奔東西;
學校里學的專業(yè)知識,實踐中不知該用到哪去,教材理論常常太落伍,和現(xiàn)實有太多差距;
各種文案表格和PPT,再不能偷偷找同學copy,工資總是入不敷出,更擔心下月花唄逾期。
冰冷的現(xiàn)實,如同當頭棒喝,還能怎樣?
又該怎樣?
改變不了現(xiàn)狀,我們只能先改變自己。
Part 1
空杯心態(tài),從零做起
很多人求職時簡歷上都會寫上自己在校時學習成績如何優(yōu)秀,獲得過何種獎勵或證書,參加過哪些實踐活動,或是擔任學生會、社團的干部的經歷,然而,這其實只是找工作的一份敲門磚,這些東西在工作中可能并不會用到。
作為職場新人,難免會被安排做一些枯燥繁瑣的打雜任務,但即使打雜也要打得漂亮,做事要舉一反三,多加思考,每一件小事,也都盡善盡美的完成。
少說廢話,多做實事,眼勤手快,不怕吃虧,多幫助有需要的同事,少參與是非八卦,慢慢的就會得到同事們的認可。
Part 2
認識差距,提升自我
在學校的時候,老師留的作業(yè)、實踐報告、策劃方案,往往都是在網上照貓畫虎,只想著把作業(yè)完成,往往內容空洞,缺乏數(shù)據,質量欠佳。
在工作中不能再如此糊弄了事,一份方案要有詳實且豐富的數(shù)據支撐,最新的行業(yè)知識理論和發(fā)展動態(tài)做對比。
需要大量的閱讀行業(yè)相關專業(yè)書籍,掌握最新的行業(yè)動態(tài),找前輩討教學習,考察實踐多方面調查可行性。
有壓力才更有動力,步入職場之后,更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做事要面面俱到,一絲不茍。
Part 3
著眼當下,探索未來
很多面臨畢業(yè)或是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都缺乏職業(yè)規(guī)劃和目標,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職業(yè)。
是應該按專業(yè)就業(yè)還是按興趣就業(yè)?
我具體都能做什么?
有什么樣的工作是我可以做的?
對于迷茫的大學畢業(yè)生來說,實習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認識自己,讓他們在實習過程中找到自己擅長的或是相對更感興趣的工作方向或工作內容。
多實踐,去體驗,多思考,才能幫助自己找到職業(yè)方向,樹立職業(yè)目標和規(guī)劃。
雖然可能未必是一個最完美的方向,但一定是眼下你能夠的著的,因為這是你通過實踐自己得出的感悟。
Part 4
投身行動,腳踏實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旦確認了職業(yè)方向和目標,就要積極投身行動,想辦法去實現(xiàn)它。
離開校園初入職場的迷茫,往往源于自己缺乏足夠的行動和實踐。
很多同學在畢業(yè)前沒有過兼職,也不曾實習,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想做什么職業(yè),只是一味隨波逐流,他們在宿舍或是網吧,在追劇又或是手游上虛度了自己大學最后的時光。
如果曾有過行動,哪怕是多看看招聘網站上的崗位要求,也會更加明白自己距離理想的職位到底還缺少哪些技能,在能力上到底還有多少差距。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縱使你已有一大堆的理想和抱負,不行動,永遠也只是空想。
“北海雖賒,扶搖可接;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對于還在迷茫的同學,趕快行動起來吧,多做多思考自己的未來才會慢慢清晰。